原文:《西山经》(羭次之山)又西四百五十里,曰时山,无草木,逐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。其中多水玉。
分析:时山。時山当畤山。畤,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。”《说文》:“畤,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。从田,寺声。……雍,郊见五畤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五畤者,鄜畤、密畤、吴阳上畤、下畤,北畤。”本盛案:据《史记•封禅书》及善长说,秦文公作鄜畤,祀白帝。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祀青帝。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,祀黄帝,作下畤,祀炎帝。秦献公于栎阳作畦畤,祀白帝。汉高帝立北畤,祀黑帝。鄜畤山,在今陕西洛川县南七十里。密畤,约在凤翔南渭河南岸。上畤、下畤,在吴阳,吴山之阳。吴山亦名岳山、吴岳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畦畤,《封禅书》云:“栎阳雨金,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,故作畦畤栎阳,而祀白帝。”栎阳故城,在临潼县东北七十里。栎阳,西安市临潼区栎杨镇。北畤,或在凤翔城北玄武山上。
逐水。郭璞曰:“逐或作遂”。
本盛案:以“大时之山”东三百五十里“时山”。逐水当即郿县横渠镇东沙河。今东沙河上源周至县竹峪镇泥峪河,源于关城梁极西界石岭(一脚踏三县),海拔2823.6 米。泥峪河村,有泥峪石门遗址,传为古公亶父所凿。
结论:时山。时繁体時。周至县西南六十四里“一脚踏三县”山。
逐水。即郿县横渠镇东沙河。
声明:封面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