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韵奥运
华夏体育竞技大赏
马球
视频观看
胡人打马球图(山西省考古研究院)
马球(POLO),指的是骑在马上,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。马球在中国古代叫“击鞠”,发明始于汉代,兴盛于唐宋,在东汉后期,曹植《名都篇》中就有“连骑击鞠壤,巧捷惟万端”的诗句来描写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。
起源与发展
马球铜件
关于马球运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有人认为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。由于古代体育分类并不细密,而且前述《文献通考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将马毬归入“蹴鞠”部,也就使两者的区分更加复杂。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、打䎱或击䎱就属于马球运动。也有人认为,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(今伊朗),后传入中国。三国时曹植的《名都篇》中有诗曰:“连骑击鞠壤,巧捷推万端”,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。
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,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。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、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,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,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。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、骑术和技艺的锻炼。据文献记载,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、玄宗、穆宗、敬宗、宣宗、僖宗、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,天宝六年(747年),唐玄宗专门颁诏,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。
宋代,马球运动可以算得上是全民运动,上至皇亲国戚,下至民间百姓都非常热衷于打马球,就连军营里都拿打马球作为军事训练方式,因此打马球也是“军中戏”。每年三月在大明殿前举行带有礼制色彩的马球比赛。
马球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据文献记载,当时相邻的渤海、高丽、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。直至宋、辽、金时期,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“军礼”之一,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。
唐代 章怀太子墓道壁画(陕西历史博物馆)
明代,马球仍流行。《续文献通考·乐考》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、射柳。明《宣宗行乐图》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。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:“玉勒千金马,雕文七宝球。鞚飞惊电掣,伏奋觉星流。炎页过成三捷,欢传第一筹。庆云随逸足,缭绕殿东头。”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。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,直至清中叶之后,马球才消失了。直到民国初年,西方现代马球传入我国,马球运动才又缓慢地发展起来。
打马球纹铜镜(大唐西市博物馆)
社会与文化影响
胡人打马球俑(陕西历史博物馆)
随着马球运动的兴起,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就变得更加密切了,通过这种轻松的休闲运动,中原地区统治者也用最小的代价,换取了少数民族对其统治的信任。
除此之外,由于马球运动对物质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,因此,通过马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能看出,当时国家的国库应该是比较充盈的。在这种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持之下,唐代统治者也将中国社会推向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中去。
马球现状与传承
公元13世纪,马球传到印度。英国种植园主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发现了这项运动,并将其带入英格兰,而后又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。马球运动也曾经是奥运项目,在1900年-1936年间共五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,但最终因参赛国家少以及选手水平差距太大而被迫取消。尽管如此,这并没有阻止马球成为一项越来越受欢迎的国际性运动,如今,现代马球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滞后,复兴中国马球运动一直是国内马球俱乐部和马球爱好者的共同目标。
马球运动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,曾在唐朝时期风靡一时。虽然如今已不再盛行,但它仍然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部分,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马球运动,让这一古老的运动焕发新的生机。
推荐书籍
于左著
商务印书馆出版社
索书号:D691.9/1040
馆藏地:镇街道分馆(许村)
本书对马球运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,对宋代的皇亲国戚、王公官宦、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文娱活动也做了详细的介绍,本书旁征博引,文辞通畅,颇具趣味性。
海宁市图书馆阅读推广
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
“文化有约”志愿服务队在您身边
识别二维码
关注我们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